<mark id="ghpez"><output id="ghpez"></output></mark>

<ol id="ghpez"></ol>

    <strong id="ghpez"></strong>
  1. <acronym id="ghpez"></acronym>
    <span id="ghpez"></span>

    1. <input id="ghpez"></input>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教育熱點?教育熱點

      展望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瀏覽次數:12091   發布時間:2021-03-17

      為期8天的2021年全國兩會落下帷幕。今年兩會上承“十三五”收官與脫貧攻堅,下啟“十四五”開局和鄉村振興,意義不同尋常。代表委員圍繞教育高質量發展積極建言獻策,會內會外輿論熱烈交互。中國教育報刊社數據中心全程監測,系統研判,對兩會教育熱點進行了總結分析。

      兩會教育輿情走勢與熱點主題分析

      監測數據顯示,截至3月11日24時,兩會期間與教育相關的網絡文章共計1059429篇/條。今年會期雖然短至8天,但重點、熱點議題頻出,教育輿情始終保持高位走勢,整體熱度遠高于往年。

      從熱點主題分布來看,教師隊伍建設、家庭教育、校外培訓機構治理、職業教育、鄉村教育是今年兩會最受關注的教育主題。

      (一)教師隊伍建設升至兩會教育熱點主題排行榜首位,在會內會外引發焦點性關注。面對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征程,建設高質量教師隊伍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成為輿論最大關切。

      教師隊伍建設連續4年進入兩會教育熱點主題排行榜前三,今年首次躍居榜首。輿論關注點主要集中在教師工資待遇、鄉村教師、教師教育與培訓、師德師風、教師社會地位、教師編制等14個方面。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政協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聯組會時指出,“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契合了社會各界對建設高質量教師隊伍的共同期盼,讓廣大教育工作者倍感溫暖和振奮。2020年是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的全面落實年,針對各地進展和教師反映,代表委員提出改革教師績效工資和業績獎勵體系等建議,教師工資待遇成為最大關注點。李克強總理在答記者問時提出“加大對縣鄉教師培訓投入,職稱評定要采取優惠傾斜的政策”,獲廣泛點贊支持,輿論期盼此舉切實提升鄉村教師的職業體驗與獲得感。師德師風受關注度較去年有所上升,教師社會地位為今年新增關注點,各方支持在把好師德“底線”和“紅線”的同時,通過尊師重教促成“好老師”不斷涌現。

      (二)家庭教育躍居兩會教育熱點主題排行榜第二位。會內會外熱議如何破解家庭教育難題,家校關系建設、推進協同育人、家庭教育立法成為凝聚廣泛共識的解決方案。

      家庭教育在今年兩會教育熱點主題排行榜上位居第二,較去年上升十個位次。家校關系、家校社協同育人、家庭教育立法、教育焦慮、親子關系、家長教育等9個方面受到重點關注。

      家校關系是家庭教育主題熱度最高的關注點,相關討論與家校社協同育人、家庭作業形成交互,此前引發社會性討論的“家長退群”“叫停家長批改作業”等事件被頻繁提及。代表委員提出的“全面取消小學生家庭作業,讓學生在校內完成家庭作業”“通過家庭教育立法讓父母‘持證上崗’”“加強家庭教育服務人員培訓,建立相關公共服務體系”等意見建議,持續引發討論,相關話題多次進入網絡熱搜榜。輿論呼吁大力推進家校社協同育人,引導各責任主體各司其責、密切協同。

      (三)校外培訓機構治理首次升至兩會教育熱點主題排行榜第三位。輿論在支持重拳治理校外培訓亂象的同時,也認為需要明確校外培訓機構作為社會性教育力量的角色定位,充分發揮其對學校教育的補充作用。

      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在兩會教育熱點主題排行榜上由去年的第十位升至第三位。輿論關注點主要針對在線教育平臺、教育類APP、校外培訓機構教師隊伍、學生“減負”、不當宣傳、立法整治校外培訓機構、家校社協同育人等9個方面。

      后疫情時代,越來越多的校外培訓機構開始“學?;焙汀霸诰€化”。在擁抱資本和技術的同時,校外培訓市場出現了焦慮營銷、虛假宣傳、超期收費、卷錢跑路等諸多問題。輿論呼吁加強對在線教育行業的指導和調控,引導從業者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同時也遵循教育規律。警惕濫用刷題類APP的呼聲也較高,有代表認為部分熱門教育類APP拍照搜題、快速獲得答案的功能在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在累積隱患和焦慮,須盡快規范此類APP的應用和發展。針對校外培訓機構教師隊伍問題,有政協委員建議健全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教師繼續教育機制,以教師資格證審核為抓手,建立校外教師職業檔案,并進一步完善校外教師常態化培訓制度。

      此外,職業教育在今年兩會教育熱點主題排行榜上排位第四。受關注度雖然低于往年,但新階段、新形勢依然讓職業教育發展倍受矚目。鄉村教育首次進入兩會教育熱點主題排行榜前五。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鄉村教育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鄉村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兩類學?!?、涉農院校和學科專業建設、“縣中”振興最受關注。

      兩會教育輿情特點分析

      基于數據統計,從代表委員熱議主題、網絡熱搜教育話題兩個方面梳理兩會教育熱點,分析總結2021年全國兩會教育輿情特點。

      (一)代表委員熱議主題

      中國教育報刊社數據中心監測發現,兩會期間,高等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未成年人保護、鄉村教育、中小學課程5個主題最受代表委員關注。梳理媒體公開報道可見,有76條意見建議聚焦高等教育,37條涉及教師隊伍建設,58條探討未成年人保護,24條針對鄉村教育振興,關于中小學課程的有18條。

      (二)網絡熱搜教育話題

      兩會期間,共有41個教育話題進入微博熱搜榜,5個熱度最高的話題分別為:1.“院士不建議大部分孩子學奧數”(閱讀10.3億,討論5.1萬);2.“建議應屆生身份保留延長至5年”(閱讀6.4億,討論4.1萬);3.“建議將婚戀教育納入大學必修課”(閱讀5.5億,討論2.3萬);4.“委員建議幼兒園小學放學延長至6點”(閱讀4億,討論3.9萬);5.“建議禁止在職中小學老師有償補課”(閱讀3.7億,討論1.3萬)。

      梳理會內會外輿論可見,今年兩會教育輿情有3個方面特點:

      1.兩會期間,教育輿情走勢持續保持高位。代表委員針對教育建言獻策的頻次和總量高于往年。兩會教育議題在多個社交媒體平臺引發廣泛討論,社會各界對教育話題表現出強烈的參與意愿。

      2.輿論對教育議題的關注出現細致化、專業化的趨勢,各方討論中不乏精準獨到的見解。如家長教育焦慮、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卷”等問題,在兩會期間持續引發熱議,產生了許多值得吸收的“點子”。

      3.教育話題涉及面廣、參與方多、復雜性高,尋求合力破解教育難題的呼聲更高。代表委員和社會公眾在討論中小學課后服務、家庭作業、教育焦慮、“縣中”振興等話題時,均認為必須建立各方齊抓共管的協同機制,而不能僅憑教育部門一方之力。

      兩會教育輿情總結分析

      1.“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各方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期待越來越具體和全面,各類教育的協調性也有待提升,這對“十四五”期間教育發展規劃的編制和實施提出了更高要求?!敖ㄔO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是社會各界、各階層的普遍共識。在現實語境中,輿論對教育的訴求往往體現在具體方面和環節上,而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則需要有更加系統的考量和行動。在編制和實施教育“十四五”規劃的過程中,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能否充分回應輿論關切,同時進行科學性、系統性、前瞻性的規劃和行動,是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2.建設高質量教師隊伍成為全社會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最大關切。如何把結構性、制度性要求和教師專業成長的自發需求相結合,是“十四五”期間教師隊伍建設需要破解的難題。綜合研判,高質量教師隊伍建設須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建立教師工資待遇提升和保障的長效機制。目前教師工資區域落差較為明顯,需要有針對性的“滴灌”而非“普漲”。多數地區教師收入“不低于公務員”已實現,但要確?!罢鎸崿F”和持續性增長還須繼續努力。二是建立師德師風教育和監督的長效機制。師德師風作為“紅線”和“底線”須不斷強調,但也要防止主觀化、隨意化、泛化問題。三是建立教師專業發展的長效機制,既對標國家和地方的結構性、制度性要求,也立足教師生涯發展的可能與需求,把激發教師的主體性、創造性,優化教師職業體驗作為重要目標。

      3.家庭教育不再被視為“家務事”,重視家庭教育已成社會共識。但家庭教育問題多樣,成因復雜,如何從制度層面促進家庭教育質量提升,需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當前,有關家庭教育的問題與輿情事件層出不窮,家長的焦慮、疲憊心理較為普遍,相關制度和法律建設有待推進,如何為家庭教育提供指導和支持成為現實需求。輿論呼吁盡快推進相關立法進程,對家庭教育進行規范和引導,明確家庭教育主體責任;構建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系統,為家長履職提供必要的指導、支持和服務。

      4.“五個管理”涉及多個主體,且與時代環境的復雜性和社會整體觀念緊密相關,須有整體設計,在小切口上推進教育評價、家校社協同育人等大改革。兩會前夕,教育部提出2021年將重點加強中小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管理,受到廣泛關注,抓好“五個管理”成各方普遍期待。做好“五個管理”須推進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體系建設。這是教育改革推進到新階段面臨的重大挑戰,不僅事關管理方式,還涉及育人觀念,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落實教育評價改革,推進育人方式和觀念轉變。

      5.縣域高中在地方教育生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必須從根本上改變“縣中困境”。落實針對地方黨委和政府的教育評價改革,加快推進區域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是振興“縣中”和推進縣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修課”?!翱h中困境”引起多位代表委員的關切。針對“縣中”生源和師資流失、質量下滑而導致區域教育水平整體降低的問題,有代表呼吁全面實施“‘縣中’教育振興計劃”;有政協委員建議強化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責任擔當,剛性建立以縣域為主的招生體制,以“縣中”優質化引領縣域教育整體振興。

      6.鄉村教育質量得到全面提升,但仍是教育發展的薄弱環節。破解鄉村教育發展中存在的難題,不僅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面對的挑戰。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規劃布局不合理、辦學條件相對較差、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等問題依然存在,必須推動建立城鄉一體化均衡發展的義務教育發展機制,統籌規劃布局農村基礎教育學校,科學推進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全面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巨k學條件,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實現城鄉、校際資源均衡配置。

      7.進入“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從脫貧攻堅轉向推進鄉村振興,職業教育發展形勢和承擔的使命都在發生變化,在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過程中如何辦好職業教育,需要深入研究和系統設計。有代表委員反映,脫貧地區職業教育水平同全國平均水平差距明顯,存在底子薄、師資弱,辦學質量不高,與鄉村發展契合度不夠,人才培養與鄉村振興需求脫節等問題,難以適應鄉村振興內涵式發展。在“十四五”新階段,這些問題需引起高度重視。此外,職業教育擴招后,如何改進人才培養模式、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也需要持續深入探索。

      (中國教育報刊社數據中心、教育大數據研究院出品,張以瑾、孫夢捷、孫謙、劉昊雯、郭瑾瑾撰寫)

      《中國教育報》2021年03月16日第9版

      作者:張以瑾、孫夢捷、孫謙、劉昊雯、郭瑾瑾撰寫


      Copyrights ? 2020 毛坦廠中學  All Rights Reserved
      中文字幕人妻熟人妻熟丝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