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發展,我們的物質消費水平也不斷提高,在追求幸福感的同時,我們也希望能夠找到一份好工作,能夠擁有不錯的收入待遇,不少的大學生計劃畢業以后報考公務員或者是教師,但是結合往年的報考情況來看,報考公務員的熱度是要遠遠高于報考教師的熱度。
跟公務員的福利待遇相比,教師確實要差一些,我們也可以看到,有很多的大學應屆畢業生會更傾向于報考公務員,甚至有不少的家長會反對自己的孩子報考教師,認為從事教師這份職業工資收入水平低,沒有什么前途。

教育部給出“硬要求”,中小學教師苦盡甘來
要想招聘優秀的人才加入中小學教師的隊伍其實并不容易,然后想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那么就必須要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增強教師這份職業的吸引力,為了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國中小學教師隊伍人才短缺的問題,也為了給中小學教師謀福利,教育部已經發布了通知,給出了硬性要求:各地區要落實好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的標準。

換句話來說,教師的工資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不僅能夠更好促進教師們從教的積極性,也能夠給他們一定的幸福感和滿足感,能夠讓他們堅持在一線教學崗位,也有利于減少教師隊伍人才流失的問題,讓中小學教師隊伍招不到人的問題能夠有所緩解。

教育部要求各地區落實好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僅是站在教師的角度上說話,更是為了促進我國義務教育的穩定發展,是為廣大的學生和家長謀福利。

老師暗自竊喜,還有2個“好消息”
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這一條標準,讓許多老師暗自竊喜,除了這一個好消息以外,中小學教師還有兩個好消息。
首先為了落實好這一條標準,讓教師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落到實處,相應的舉報平臺已經開通,這也給沒有落實好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這一條標準的地區施加了壓力。
其次是義務教育教師仍然是能夠享有帶薪的長假期,隨著教師的福利待遇和工資收入水平不斷改善,不少的家長已經改變了自己傳統的觀念,甚至支持孩子的報考教師。